20091210

一點Julie & Julia後的小事

最近自煮的時間多了。某天想買洋蔥和鮮蘑菇來做忌廉意大利麵 (因為不想吃肉了),手拿著一個有機洋蔥標價$13.50 ;另邊廂看到美國洋蔥才$3.50一磅,在有益身體與省錢之間久久不能作出抉擇,結果付款時我買的美國洋蔥只需$1.30。 那就是說我買一個有機洋蔥價錢可以買10個美國洋蔥,那不是吃不吃得起的問題。本來要不是人類對食物的過度需求 ,平民又何需有機物?天然的東西就讓它天然地生長 不用有害人體的農藥,也許我不能再用$1.30買一個洋蔥但也不至於要用$13.50來買一份安心吧!

那是極度矛盾和無奈的事,作為消費者我似有選擇?

我當然知道要做好一道菜,食材是吃重的角色然而,有些節眼位上我不得不向現實屈服。

回了家在整理食材時才發現忌廉用完了(!),手上沒有忌廉又怎樣做忌廉意大利麵呢?身邊有芝士有牛油就唯獨欠了該有的,想著這東東也由牛奶而成用牛奶不就是可以嗎?然而牛奶我也沒有喝很久很久…結果,在架上找來忌廉罐頭湯在伴麵。

先炒了洋蔥再下鮮蘑菇片把意大利麵煮熟放進濃湯煮煮下配料上碟再下點點芝士粉上面即成。

一頓飯。

那些體會,就像Julie & Julia 說的:我喜歡吃就自己做著,過程裹我得到了快樂;通過每一次的試驗得到不一樣的結果,然後心靈上得到滿足,身體接收了我的選擇。

我,一直是自己的主人。